2007-2011年经管学院发表CSSCI期刊论文
 
        
         时间:2012-03-30 00:00:00 来源: 作者: 阅读: 次
        
 
         
         
| 序号 | 作者 | 论文题目 | 期刊 | 期数 | 
| 1 | 曹明贵 | 农民工的地位、作用、历史使命 | 农业考古 | 2007年第3期 | 
| 2 | 陈俭 | 中国农民负担的演变:1978-2010 | 华东经济管理 | 2011年第09期 | 
| 3 | 崔秀荣 | 农民工养老保险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| 经济问题 | 2008年第7期 | 
| 4 | 崔秀荣 | 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机遇、问题与对策——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分析 | 经济问题 | 2009年第3期 | 
| 5 | 方晓波 | 基于互补资产的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研究 | 经济体制改革 | 2011年第4期 | 
| 6 | 贾义保 | 论我国农村干群和谐关系的构建 | 求实 | 2011年第2期 | 
| 7 | 贾义保 |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期农村根据地干群关系述论 | 求索 | 2011年第2期 | 
| 8 | 贾义保 | 论我国农村干群和谐的意义、影响因素与优化 | 探索 | 2011年第2期 | 
| 9 | 李毓 | 贷款风险分类模型的比较分析 | 经济经纬 | 2008年第3期 | 
| 10 | 李毓 | 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与策略 | 社会科学家 | 2009年第9期 | 
| 11 | 李毓 | A Continuous Agorithm for Max-bisection | 工程数学学报 | 2009年第5期 | 
| 12 | 李毓 | 随机细胞神经网络平衡点均方指数稳定性分析 |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| 2010年第3期 | 
| 13 | 李毓 | 基于out-of-bag样本的随机森林算法的超参数估计 | 系统工程学报 | 2011年第4期 | 
| 14 | 梁静波 | “十二五”时期加快纺织业对外投资的对策建议 | 宏观经济管理 | 2011年第1期 | 
| 15 | 刘梦琴 | 劳务输出地未来发展隐患分析 | 华东经济管理 | 2009年第8期 | 
| 16 | 梅士建 | 构建"以人为本”的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体系 | 科技进步与对策 | 2007年第12期 | 
| 17 | 彭荣胜 | 中西部地区企业跨区扩张活动的特征--以湖北省工业类上市公司为例 | 统计与决策 | 2008年第10期 | 
| 18 | 彭荣胜 |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新见解 | 学术交流 | 2009年第3期 | 
| 19 | 彭荣胜 |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 | 商业研究 | 2009年第7期 | 
| 20 | 彭荣胜 |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策略 | 经济问题探索 | 2009年第8期 | 
| 21 | 彭荣胜 | 新形势下黄河流域经济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| 经济纵横 | 2009年第9期 | 
| 22 | 彭荣胜 | 欠发达地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——以河南省为例 | 理论与改革 | 2010年第1期 | 
| 23 | 彭荣胜 | 经济复苏期的企业国内跨区扩张与区域协调发展 | 经济问题探索 | 2010年第4期 | 
| 24 | 彭荣胜 | 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| 农村经济 | 2010年第10期 | 
| 25 | 彭荣胜 | “十二五”时期中部传统农业大省外围区与中心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| 华东经济管理 | 2011年第3期 | 
| 26 | 漆向东 | 建国以来农民非农化进程的历史考察 | 江西社会科学 | 2007年第3期 | 
| 27 | 漆向东 | 中国近代大学理念与现代大学发展 | 江苏高教 | 2007年第3期 | 
| 28 | 漆向东 |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户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| 中州学刊 | 2007年第3期 | 
| 29 | 漆向东 | 改革以来农民非农民化政策的演进与创新 | 江汉论坛 | 2007年第5期 | 
| 30 | 漆向东 |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路径:农民非农转移就业 | 中国经济问题 | 2007年第5期 | 
| 31 | 漆向东 | 建国以来农民非农化途径考察 | 中州学刊 | 2008年第3期 | 
| 32 | 漆向东 | 大学教学:教之有方而教无定法 | 江苏高教 | 2009年第4期 | 
| 33 | 漆向东 | 我国就业增长的结构效应分析 | 中州学刊 | 2009年第4期 | 
| 34 | 漆向东 | 优化就业结构与扩大就业 | 中国经济问题 | 2009年第4期 | 
| 35 | 茹莉 | 从评价指标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性 | 经济问题探索 | 2007年第5期 | 
| 36 | 茹莉 | 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| 经济问题 | 2008年第11期 | 
| 37 | 茹莉 | 新型工业化的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| 商业研究 | 2009年第12期 | 
| 38 | 王文臣 | 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分析 | 经济问题探索 | 2007年第6期 | 
| 39 | 王珍 | 基于ipo长期收益趋势分行业的实证研究 | 经济问题 | 2008年第12期 | 
| 40 | 王珍 | 股权分置改革市场效应的实证分析 | 经济问题 | 2010年第1期 | 
| 41 | 张新光 | 中国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的方向、目标与重点 | 中州学刊 | 2007年第1期 | 
| 42 | 张新光 | 中国农村综合改革的基本内涵及其政策走向 | 河北学刊 | 2007年第1期 | 
| 43 | 张新光 | 解析农村综合改革的几个难题 | 开放导报 | 2007年第2期 | 
| 44 | 张新光 | 论再造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基层民主权威 | 社会科学 | 2007年第4期 | 
| 45 | 张新光 | 中国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再造与激活 |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| 2007年第5期 | 
| 46 | 张新光 | 小农理论范畴的动态历史考察 | 贵州社会科学 | 2008年第1期 | 
| 47 | 张新光 | 建国以来集体林权制度变迁及政策绩效评价——以大别山区的河南省新县为例 | 甘肃社会科学 | 2008年第1期 | 
| 48 | 张新光 | 论马克思小农经济理论的现实意义 | 现代经济探讨 | 2008年第3期 | 
| 49 | 张新光 | 资本农业引领中国农业现代化走向光明前景—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“小农制趋于衰亡”的回顾性阐释 | 财经理论与实践 | 2008年第2期 | 
| 50 | 张新光 | 现代小农制历史地位的百年论战及现实意义 | 郑州大学学报 | 2008年第2期 | 
| 51 | 张新光 | 当代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启示 | 当代财经 | 2008年第6期 | 
| 52 | 张新光 |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普鲁士式道路及其新发展 |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| 2008年第4期 | 
| 53 | 张新光 |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法国式道路 | 河北学刊 | 2009年第2期 | 
| 54 | 张新光 |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法国式道路及其新发展 | 学海 | 2009年第2期 | 
| 55 | 张新光 | 新中国农民生活方式60年变迁与反思 | 现代经济探讨 | 2009年第9期 | 
| 56 | 张新光 | 新中国农民生活方式变迁的主要特征及前景展望 | 贵州社会科学 | 2009年第10期 | 
| 57 | 张新光 | 马克思主义小农经济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| 河北学刊 | 2011年第1期 | 
| 58 | 张新光 | “小农”概念的界定及其量化研究 |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| 2011年第2期 | 
| 59 | 张新光 | 小农单位的计量标准研究及其政策含义 | 贵州社会科学 | 2011年第7期 | 
| 60 | 郑云 | 对外开放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渠道研究——基于珠江三角洲的实证分析 | 经济问题 | 2009年第9期 | 
| 61 | 郑云 |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与现实问题 |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| 2010年第2期 | 
| 62 | 郑云 | 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收敛性分析 | 社会科学家 | 2010年第8期 | 
| 63 | 郑云 | 建国以来河南省产业结构动态演进的特征分析 | 地域研究与开发 | 2010年第5期 | 
| 64 | 郑云 |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、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| 经济经纬 | 2011年第2期 |